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07亚洲杯伊拉克夺冠巴格达街头,以及2007亚洲杯伊拉克阵容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伊拉克战争迎来20周年。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至2011年12月,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据最新报告,它总共造成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共55万至58万人死亡,到2050年,包括退伍军人护理在内的战争总成本预计将高达2.89万亿美元。伊拉克战争至今仍是当代政治的核心话题之一。它如何发生,对今天的地缘政治又有怎样的影响?
照片里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贸易部大楼被美英联军导弹击中,浓烟滚滚。
▲2003年3月21日,美军继续对巴格达进行空袭,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总统府上空火光冲天。
▲2003年3月2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8团第2营的士兵戴上防毒面罩,向伊拉克出发。
▲2003年4月1日,拉扎克·卡泽姆·哈法吉(Razzaq Kazem al-Khafaj)在母亲尸体旁痛哭。美英联军轰炸了巴格达南部小城希拉的居民区,哈法吉在轰炸中失去15名家人,其中包括6个孩子。
▲2003年4月9日,美军士兵用一面美国国旗遮住一尊萨达姆·侯赛因塑像的面部,随后将其推倒。
▲2004年8月29日,美国纽约街头,示威者托举着一排排盖着美国国旗的盒子,象征着在伊拉克战争中遇难的美国士兵的棺材,抗议小布什政府。
▲2007年5月27日,美国女子玛丽·麦克修(Mary McHugh)在未婚夫詹姆斯·瑞根(James Regan)的墓前悲痛欲绝。瑞根是美国陆军突击队队员,当年2月在伊拉克被一枚炸弹炸死。
▲2007年6月28日,一名美国士兵在巴格达市郊一座被炸毁的房屋旁巡逻。
伊拉克战争发生了什么2003年3月20日的凌晨,当第一颗炸弹落入巴格达,它标志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入侵战争正式开始。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等在内的国家与美国组成联合军队,共同参与了这场对伊拉克的入侵行动。
然而,战争打响不到两年,2004年10月,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负责在伊拉克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首席武器核查官查尔斯·迪尔费尔(Charles Duelfer),就已经公布有关伊拉克武器问题的最终调查报告,认定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没有再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承认早先有关伊拉克藏有它们的情报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公开、最具破坏性的情报失误之一”。
尽管如此,战争支持者坚持认为,如果萨达姆继续掌权伊拉克,世界将“糟糕得多”。于是,战争继续推进,被视为“独裁领袖”的萨达姆被捕、受审、被绞死,伊拉克开始了民主选举。直到2011年12月,最后一批美军驻伊拉克军队撤出,战争终于结束。
但它的成本已经居高不下:截至2011年底,至少4480名美国人死亡,超过3.2万人受伤;至少1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战争经费至少8060亿美元。曾因911恐袭事件阴影而在最初支持入侵伊拉克的美国公众,对伊情绪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皮尤中心201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62%的美国人已经认为这场战争“不值得”,而有64%的退伍军人持同样观点。
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战争成本核算项目的最新报告则指出,自美军入侵伊拉克以来,已经导致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共有55万至58万人死亡,此外还有“几倍于此的人数可能死于可预防的疾病等间接原因”;另一方面,到2050年,伊拉克和叙利亚战争的总成本预计将超过2.89 万亿美元。 据悉,这一成本综合考虑了迄今为止的实际战争投入,以及预计到2050年的退伍军人护理成本。
地缘政治的持续影响“美国参战是由一些理论家领导的,这些理论家认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中东,并为该地区带来民主和更亲西方的前景。”英国天空新闻国际事务资深编辑多米尼克·瓦霍恩(Dominic Waghorn)评论道。他指出,这场非正义的入侵战争最终带给美国的是持久的恶果:“新保守主义计划的失败对美国的例外主义主张,以及他们认为本国治理形式是世界其他国家榜样的信念,造成了持久的损害,也进一步破坏着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
瓦霍恩认为,对美国而言,伊拉克战争的失败不仅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错误,也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会被当做解放者而受到欢迎的幻想,以及停战后计划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过程中,美军“侵犯人权、违反民主规范、定点屠杀,以及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暴行”,都“损害了美国作为民主和人权旗手的形象”,从而削弱了华盛顿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它加剧了美国民众对任何更多海外军事冒险的反对,破坏了他们对政府、政治和媒体精英的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最终将特朗普带进白宫的民粹主义势力的崛起。”
它也引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后果,“伊拉克的幽灵让巴拉克·奥巴马不愿卷入叙利亚内战,也不愿惩罚叙利亚领导人”,瓦霍恩写道。这种不情愿进而成为俄罗斯得以利用的弱点,使之再次在世界舞台上与美国对抗,包括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2021年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也让美国更加难以从早前打响的阿富汗战争中脱身,最终导致了长达20年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及2021年灾难性的撤军恶果。
另一方面,靠近伊拉克的伊朗实力也在逐渐增强。据了解,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朗的地区影响力仅限于黎巴嫩南部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即黎巴嫩真主党。而在今天,巴格达到也门,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伊朗在各国首都都有相当影响力。
10年前,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表示,对于他所发起的美军对伊军事行动的最终裁决,可能要在自己死后很久才会公布。也许事实如此。然而,为了推翻伊拉克史上最糟糕的领导人之一,是否值得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和随之而来的苦难,也许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裁决。
新闻及图片来源:Sky、今日美国、Common Dreams、PBS,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有一首《巴格达之星》曾陪伴过我很多昼夜兼程的旅行。无论车窗外陌生的城市是繁华还是寂寥,《巴格达之星》七分舒缓三分惆怅的调子和车窗上自己模糊明灭的影子总是伴随我悄无声息地划过每个初来乍到的拂晓、默默道别的黄昏,还有那些灯火阑珊里的脸。是它们让我在喧嚣中独享宁静,在宁静中却不孤单,在火车上的麻将声里能打鼾。但我也常常疑惑,这么恬静的旋律不是更适合洱海、维也纳或者翡冷翠吗?怎么就搭配了曾经战火纷飞的巴格达?或许,这是一个梦想,受托于那些曾在硝烟中入睡,可能就再不会从第二天醒来的人?可能他们比谁都更期盼着能从涓涓细流和袅袅炊烟里苏醒的清晨。于是,我一直很想去看看巴格达,亲自走到那片繁星之下,那个人类曾以文明去孕育,又以战火去毁灭的伊拉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国人很难以旅行者的身份进入伊拉克。经过几番周折,2019年乍暖还寒的初春,我们终于启程了,一行6个假生意人揣着真的商务签证,辗转广州和开罗,到达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酝酿起忧伤和小心肝扑通扑通的情绪来配合这片被战火烤熟的热土,我们就在东道主赵总的安排下被带进了巴格达市区一家装潢富丽得“与世隔绝”的烤肉餐厅,哈哈,虽有些夸大,但至少它堂皇得和我印象中的伊拉克有些错位,我们想象中的伊拉克人民不是在骄阳和战火中烤肉的吗?虽然通过书籍、新闻或者网络恶补过不少关于这个国度的前世今生,脑子里也设想过N种和这个神秘国度初次见面的样子,但说实话,这样初见巴格达,感觉一点都不“伊拉克”...
穿着方格小围裙的服务员眼眸深邃,鼻梁挺拔,这是中东帅哥的标配。他们走马灯似地端上了一盘盘阿拉伯烤肉,我们被阵阵肉香和异域音乐缭绕着,我怀疑自己走错了片场,或者这疑似浮华的表面,它幕后是暗藏着大导演和大阴谋的“楚门的世界”?
在想象的场景里,我们不应该是佝偻在断垣残壁间,惊慌失措地躲避着飕飕飞过的各种新款的流弹,然后和蓬头垢面的难民们一起狼吞虎咽么?
帅气的领班攥着一把特长的肉串,用戴着套的另一只手摊开硕大的馕,如战士擦拭见血的刺刀一般把铁签上的肉串往盘子里撸。洒家上半生好歹也撸过无数的串,但这次是我见过的最豪迈的撸串。
虽然掌握不了自个的人生长度,起码咱可以掌握自个的人生宽度是吧?来,开干!写下这段字的我,此刻正在成都的凌晨3点,眼睁睁地望着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照片,突然就饿了,这是多么的残忍和壮烈。
可能在巴格达太少见到这么多的东亚面孔,服务员在彼此忙碌之余总会借着不显冒昧的机会来邀请我们合影,我们也是欣然配合,只是不得不反复站起来擦手又擦嘴。还不时看见害羞的小伙在远处兴奋地偷拍,我瞬间升起一种当“明星”的幻觉。
穆斯林国家大多禁酒,伊拉克也不例外,所以这丰盛的一餐对我而言算是”水足饭饱“,略有遗憾。还好,对这个神秘国度的好奇心压制住了我体内那些正要揭竿而起的酒虫。
车窗外匆匆掠过巴格达的点滴片段,我不停地按着快门,像刚赶到现场的侦探,想要从每一个细节里去发现真正的伊拉克。
眼前的巴格达,伊拉克第一城,它的名字曾经频繁出现在新闻里,有太多的事件在这里发生。巴格达的现状像极了国内那些相对落后却在奋力追赶着繁华的县城。但不知道这些貌似情绪平稳的汽车,会不会突然有一台像爆米花一样炸.开。
岗哨林立的街头和刚才把我们撑得步履蹒跚的餐厅仿佛被分割在两个世界,而现在眼前这一个,或许更接近我们印象中的伊拉克?
街头伫立着不少名人雕塑,当然我们再不会见到他的雕像,盖世枭雄-萨达姆.侯赛因。把最后一座萨达姆像砸碎的伊拉克人们,are you ok?
我们入住在一滴酒都不卖的酒店,它从软到硬各方面倒也不逊色国内,只是周边环境显得比较“慌乱”的样子。
进入酒店要经过荷枪实弹的重重关卡,如果你去过咱祖国的X.J旅行,那么,这里的严峻气氛就是X.J 加强版。我尝试着把镜头扫过执勤的士兵,脑海里回想起在朝鲜时严禁拍摄一切军事题材的禁令,还好,他冲着我挥手,显然,这不是一个表达“禁止”的挥手,而且他还在我的镜头前摆出了一个潇洒的姿势。
从河景房的阳台看出去,是孕育了璀璨两河文明的那两条大河之一:底格里斯河。它和巴格达西面的幼发拉底河共同冲刷出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捋一捋这片土地上那些曾经光芒万丈的名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文明和巴比伦文明,其实所指一样。在暂无硝烟的暮色里,底格里斯河在静静地流淌,纵然夜色温柔也难以掩饰它今生的没落和斑驳。
巴格达,我阳台外的这片土地,几千年前是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之地,它的繁华和“现代”曾让整个世界苦苦追赶了几千年。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都曾被这里甩得连尾灯都看不到。世界这个大课堂风云变幻,三千年学霸,三千年学渣。夜色已经深沉,我仰望苍穹,真的看到了巴格达之星。我期待明早的太阳从底格里斯河缓缓升起,穿透这里的每个角落,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伊拉克?